叔父南风,四岁失怙,未几,盈门长兄又殁于战乱。读书不及两载而中辍。然其求学之心未曾泯灭。因家道中落,既无负笈游学之川资,更无立雪程门之机缘。便效李密而挂角,仿车胤而囊萤。三更灯火五更鸡,刻苦攻读。且以吟“煮豆燃萁”七步绝诗之曹植为榜样,以写“落霞秋水”千古佳句之王勃为楷模。焚膏火以继晷,恒兀兀以穷年。坚苦卓绝,玉汝于成。及至而立,学有所获。
后因社会动乱,家国不宁。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,多少仁人志士以言获罪,以文罹难。叔父亦在劫难逃,险遭囹圄之灾,几招杀身之祸。然则困而弥坚,不坠青云之志。虽因形势所迫,时学时辍,然终未放弃。正所谓“昨夜西风凋碧树,望尽天涯路”。
季节轮回,似惊鸿一瞬;岁华摇落,如白驹过隙。栉风沐雨,披荆斩棘,倏忽经年,蓦然回首,双鬓已斑。
改革开放,政治清明。心头巨石既除,思想桎梏已破。更觉时光之宝贵,寸阴是兢,加力向学,以尝夙愿。
叔父博闻强记,事理分析之透彻,史实溯源之深远,常令一知半解之辈愧感汗颜。其常以一事不知而为耻,以一字不识而为羞。每有所学所获,便欣喜若狂,如获灵蛇之珠;每忘一典一事,便丧魂落魄,如失荆山之玉。人常见其无由而沮丧,食脍无味,安榻无眠。或问其故,答云遗忘一字。不识者笑其颠痴,识之者感其执着。恰似古人所谓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”。
叔父因读书而爱书,因爱书而贩书。无论春风煦暖,夏花绚烂时,抑或秋叶静美,冬雪缠绵时,单骑踏车,穿行于阡陌,往来于市井,不求其利,但求其乐。酷暑树阴之下,严冬逆旅之中,手捧一卷,诵读不已。其读书之广之多,虽治学者,难望项背。三坟五典,苍颉遗篇,河洛易经,奇门推背,无所不及,无所不通。虽不及汗牛充栋,亦可达帙卷五车。其酷爱诗词,触景生情,感事伤时,每有佳作,必当示我。
叔父每冬来寒舍小住,吾常与之桌前咬文,灯下嚼字。吾感其好学之精神,特成此文,昭示后辈,促其向学也。
今其诗集《禾田吟》付梓,嘱为之序,难成新文,以此代之。
李树德
农历甲申年冬至日 于书枕斋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