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李树德的个人主页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廊坊师范学院教授、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教授。中国译协专家会员、河北译协理事、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。主要著作有:《英语特殊结构》、《英语修辞简明教程》等。翻译《欧·亨利全集》(合译)、《助你成才》等。获省优秀社科奖两项,1995年被河北省政府授予“优秀教师”称号,1997年获“曾宪梓奖”。在《人民政协报》、《世界》、《世界文化》、《文学自由谈》、《散文》、《新华月报》等报刊发表作品数十篇。2000年获《人民日报》征文三等奖,2012获河北省作家协会“我的读书故事”征文一等奖,获上海“走进巴金故居”征文二等奖。

看似简单译来难(翻译断想之十七)  

2007-03-18 14:30:29|  分类: 翻译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看似简单译来难

 

莎士比亚戏剧《哈姆雷特》(Hamlet) 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句子,即哈姆雷特说的那句:“To be or not to be, that’s the question.”这个句子中的词汇,连中学生也不会感到困难。但是如何把他翻译成贴切的汉语,一直在困扰着我国翻译界的人士,特别是“To be or not to be”这6个英语单词,好些永远也解不透,译不出。有人称之为“six great words”(6个伟大的词);有人把它比作断臂的维纳斯,不要徒劳无益地为她去接断臂,对这6个词也不要再翻译了,就原封不动地保留在译文中,这样反到更好。看来表面简单的几个词,难倒天下翻译人!

以上当然是一个特殊的例子,它之所以难于翻译,除了两种语言的差异外,还涉及许多其他方面的东西。但是,在我们的翻译实践中,确实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非常简单,而真要翻译成汉语却颇费思索的文句。例如,我们刚过了农历的羊年,今年是农历的猴年,有人提到用英语怎样问人的“生肖”,也就是怎样问“属什么的”。这是我们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再简单不过的问题。我起初以为,因为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,可能这是无法译的,但又没有把握下怎样的结论。于是就查找根据,最后在Modern English TeachingNo 3. 1969)中找到了根据。

您是属什么的?

Under what animal sign (or symbol) were you born? 或者 What animal sign were you born  under?

我属鼠。

Mine is the Rat. 或者 I was born in the year of the Rat.

明年是什么年?

What is next year's animal sign?

明年是虎年。

It's the Tiger.

上面是汉译英的例子。或许有人认为英译汉可能不会如此,其实也有一些英语句子看似简单译来难。下面这个简单的英语句子怎么译?

His parent came to see him that morning.

这个简单的英语句子,我们初看时,不以为然,再细看就不知所措,我们可能会把它译成下列的汉语:

1) 今天早上,他家长来看他。

2) 今天早上,他父母之一来看他。

第一句汉语地道,似乎翻译得还不错。但仔细一琢磨,parent不等于“家长”,因为中文的“家长”可能是祖父母、叔伯,甚至哥姐或任何监护人;第二句一听就不舒服,因为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。这个简单的句子虽不至于使我们“旬月踟蹰”,但也颇费思量。

笔者曾在翻译练习课上,让学生们翻译下面两个简单的句子:

1She is very pregnant.

2Want to fight with me? Tell them I am ready for it. I am always ready for it.

对与第一句,很多同学可能知道翻译成“她很 / 非常 / 特别怀孕了。”不符合汉语,就翻译成“她怀孕得厉害”,当问这句话的意思时,也说不清楚,只是套用He is very ill.可翻译成“他病得厉害”而已。对第二个句子,显然因为囿于要把ready译成“准备好的”,always不好处理,译文五花八门,既拗口有蹩脚。最后的参考答案是:

1)她怀孕好长时间了。

2)想和我打架吗?告诉他们,我奉陪,我随时奉陪。

这时师生共同体会到,翻译中对那些简单的句子也不可小觑,进一步体会到在翻译中“一名之立,旬月踟躇”的真正意义。

再如,有一首很常见的英语小诗,曾选入中学英语教科书,小诗如下:Good, better, best: / Never let it rest, / Till good is better, / And better best. 这看似简单平常的东西,但其意义用汉语如何表达?好像过去没有人格外的注意。我曾多次在不同读物上读到这首小诗,每次都想把它翻译成汉语,但每次翻译出来的东西,自己都不满意,而不得不做罢。直到有一天我读到北京师范大学周流溪教授的文章,也提到这首小诗,周教授不嫌其小而不为,把它翻译为:“好、善、精,功莫停:好上好,精又精。”过了许多年,周教授重新翻译这首小诗,译文如下:“好,良,优,永莫休:好更良,良益优。”周教授是把翻译这首小诗作为“给自己加任务”和“自我压担子”的例子来讲的。以周教授的学问和水平,能这样讲,可见这首再简单不过的英语小诗,翻译起来有多难。

在美国某处的高速公路上矗立着一块警示牌,提醒司机注意行车安全,不要开快车。

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.

这条警示语幽默风趣,妙在它使用late一词所构成是双关,late的既是“迟到”又是“已故”的意思。当然它的意义很容易理解,但翻译成恰当的汉语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。有人翻译成“迟到总比丧命好”,有的翻译为“晚了总比完了好”,还有的译为“迟了总比死了好”等。笔者总觉得这些译文不够贴切,因为原文的形貌的突出特征没有体现出来,也就是说late the late的对照没有体现出来。这又是一个看似简单翻译起来难的句子。有一次笔者在一个长途汽车站看到这样一条标语:“愉愉快快地出车,安安全全地回家”。不由灵机一动,那条英语交通警示语翻译成“慢行能回家,快行回老家”,用“回家”和“回老家”不就能较好地传达出原文的形和韵了吗!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657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